法制晚報訊日前保監會發佈的指導意見稱,7月1日起,未來兩年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武漢將正式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,至此“以房養老”商業保險正式開閘。
  對於當前跑步進入老齡化的中國,政策的落實與完善意味著養老問題解決的急切,同時也預示著養老與地產將發生“聯姻”的可能。
  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,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3.26%,比2000年人口普查時上升2.93個百分點;其中,65歲及以上人口占8.87%,比2000年人口普查時上升1.91個百分點。老齡化的加快,無疑給了養老行業更多的機會,一塊巨大的利益蛋糕已經形成。而作為房地產企業,一方面可以借助優惠政策,得到優先拿地、減稅貸款等政策優惠;另一方面,巨大的老齡化人口基數,也將為其帶來無盡的市場。
  於是乎如同下餃子一般,房企紛紛進軍養老地產。包括萬科、保利、遠洋等品牌房企近年均拋出了養老地產發展計劃。統計顯示,現已有超過35%的品牌房企進入或宣佈進入養老地產行業。
  在房企爭先恐後地涉足養老地產的同時,魚龍混雜的尷尬局面也隨之而來。一方面,部分房企借勢政策,“掛羊頭賣狗肉”的“圈地運動”悄然興起;另一方面,早以適應“高周轉”模式的房企,對於開發周期較長的“慢節奏”必然要經歷很長時間的“水土不服”。
  對於開發模式及硬件等方面,養老地產依舊處於粗暴的階段,項目文化、醫療陪護等配套設施和相應服務的欠缺等問題凸顯。而未將樓盤銷售,更多項目是在賣概念、講故事。
  例如,北京周邊的一處品牌房企的開發項目,打的就是“養老牌”。產品在園林設計上有山有水,結合風水為賣點,吸引老年人購買。然而,對於項目地理位置可以說“前不著村,後不著店”,對於老年人至關重要的醫療問題,大型醫院無法覆蓋,僅是住區醫院進行解決。
  對於文化、娛樂等軟件方面,目前養老地產同樣缺失。能做到讓老年人老有所依、老有所樂、老有所為的項目可以說是鳳毛麟角。而正在進行實踐、探索軟件方面的企業,卻大多數秉承“高大上”發展的小眾思路。以某龍頭房企試水的老年公寓為例,雖然文娛、醫療一條龍服務,但月供一萬起的價格讓人咋舌。
  實際上,中國養老地產受傳統文化影響有其特殊性。目前提出的建立“適老化社區”就是不錯的出路。“一碗湯的距離”即解決了“養兒防老”等社會倫理上,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心理障礙,同時也淡化了只有老年人居住的養老小區給老年人帶來的陰影。
  開發商在踐行養老地產的過程中,是否要少一些勾勒美好藍圖,多一些設身處地的務實,在賺取利益的同時,以合理的模式兼顧開發適合老年人養老的地產。畢竟,我們都會老。
  文/ 馬雲龍  (原標題:養老地產:請不要給老人講故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z99zzeu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